西部红烛 | 我与师大的不解情缘
我生于陕西省洛南县,高中时的老师大多毕业于陕西师大。这是一批优秀教师,他们响应党的号召,扎根山区从教,在艰苦条件下为我等山区孩子传授基础知识,播撒希望火种,功德无量。可以说,我早就从他们身上感受和沐浴到了师大红烛的光辉。1977年恢复高考,我有幸成为其第一届大学生,来到仰慕已久的陕西师范大学,在中文系学习,更是亲炙了师大红烛。师大是名师荟萃的地方,给我们中文77级上课的,几乎都是博学、敬业的名师,如赵克诚、吴士勋、辛介夫、高元白、黎风、傅正乾、王守民、高海夫、王志武、周俊章、马家骏、苏成全、畅广元、寇效信、闫景翰、丁景泰、宋忠泰、杨永明、欧阳仑等老师。他们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师大红烛,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,为我们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,更以身作则,引领着我们成长和前进的方向,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。
大学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商洛师专任教。霍松林老师的大作,成为我试讲《石壕吏》的重要参考;辛介夫老师复信详细解答杜甫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的妙谛,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。王志武老师鼓励我将《红楼梦》作业修改投稿,成为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。可以说,我仍荷受着母校老师的恩典,沐浴着师大红烛的光芒。
我硕士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,在那里也遇到了几位极好的导师,此不多言。硕士毕业后,我回到本科时的母校陕西师大任教。其间又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,师从霍松林先生在职读博,忝列霍师门墙。霍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大师,他渊博的学识、高深的造诣和严谨的治学风范,使人如沐春风。他倡导品学兼优、知能并重,耳提面命,言传身教,使我在治学和为人诸方面有了更大提升,更受益终身。回顾我的学习经历,自己的成长进步,都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培育,离不开红烛精神且主要是陕西师大红烛精神的滋养沾溉。
我本科、博士两度受教于陕西师大,又在母校任教33年。作为教师,我不敢自诩为“红烛”,只能说是红烛的传人,红烛精神的传承者,或者说是被红烛精神映红的蜡烛。为了报答母校和恩师的栽培,而且恩师和先进的榜样在前,我不敢懈怠,故一直勤奋工作,埋头苦干,潜心教书育人。
刘生良教授在线上作讲座
所以我以主人翁姿态,尽心尽力,尽量多做实事,从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,得到石大领导和文院师生的好评,荣获“优秀援疆干部”称号,受到嘉奖。石大文院的欢送词——“五百日在西域殚精竭虑有始有终一心援疆无他念,八千里出阳关风尘仆仆无怨无悔双手帮扶有真情”,可谓符合实际。能在年过六旬时奉命援疆,成为一名兵团战士,为国家出点力,为兵团和边疆的教育发展做点事,我感到无上光荣,同时也算是践行了一次“西部红烛精神”。
刘生良教授在石河子大学为研究生上党课
面对77年校史,回顾自己与母校的不解情缘,我想说的话很多,又不知怎样说才好。但我对红烛校史的感受是深切的,对母校的感情是真诚的。我相信,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同仁,也会有同样的感情。红烛闪亮兮,广育英俊;校史光荣兮,激人奋进。衷心祝愿我校的“西部红烛精神”薪火相传,永放光芒!祝愿校史馆办出成效,充分发挥应有功能,成为展示学校形象,激励师生、校友,聚力、弘道、育人的一盏永远闪亮的红烛!祝愿我校蒸蒸日上,不断进取,使校史馆这盏红烛更红更亮!
(本文为文学院刘生良教授在红烛校史馆开馆仪式上的发言,略有删改)
【 西部红烛专栏】征稿啦
在您的身边
一定有践行“红烛精神”的好老师
欢迎向我们推荐!
评论区留言或后台私信均可
投稿邮箱:weshare2013@qq.com
微尚工作室
文/刘生良
编辑/ 孙希文
责任编辑/ 张 莹
投稿邮箱
weshare2013@qq.com
xinmeiti@snnu.edu.cn
©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
如需转载或使用
请联系获取授权
大家都在看
延安·青年③安吴青训班 ,何以吹响热血青年保家卫国的集结号?
师大·风采
西部红烛精神 丨 校风学风 丨 我心中的大学 丨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丨 1960年5月7日 丨 校庆纪念日 丨 青春告白祖国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 去师大旅行 丨 好想你 丨 新区搬迁十四载 丨 我在!故我书! 丨 师大爱情故事 丨 陕师姑娘 丨 陕师男生 丨 师大人的歌 丨 师 丨 师大十二时辰 丨 师大24小时 丨陕西师范·大雪 丨陕西师范大学℃ 丨 师大PPT
师大·人物
(排名不分先后)
师大学人 霍松林 | 迟铎|章竹君|傅钢善|李玉虎|郑哲民| 红柯 |刘学智|陈锦屏|于赓哲|王双怀|李化成|郝亮亮|杨清源|韩钢|田大宪|朱文斐|陈亚芍|胡曦明
快来为师大点亮300个